健康心理防護——抗逆力

雖然困難與壓力是生命成長中必然遇到、無可避免的,根據心理學及精神健康的研究,我們可以發展「抗逆力」去應對。抗逆力是人類天生的潛能,是面對危機或困難的自然適應,是一股內在改變、自我校正及復原的動力。即使在不利及惡劣的環境下,抗逆力是保護人在青少年階段健康成長的助力。以往的研究發現,能在逆境中克服成長障礙的人,關鍵在一些正面的個人或處境「保護因素」,這些因素可以減少負面風險因素或問題的出現。    


抗逆力專家費思(Frederic Flach),將個人經歷壓力或逆境的過程,描述為正常破解與重整的循環。逆境往往擾亂了正常生活的平衡,而抗逆力能幫助人從混亂和破碎中重新調整方向,在困境中再次站起來。抗逆力不只能幫助個人,也是群體和個人康復和重回身心和諧的力量。過去的社會動盪,幾年的新冠疫情,再加2022年初,香港隨着其他地方出現Omicron疫情爆發,社會經歷百年一遇的考驗。這時社會更需要抗逆力。社會群體的抗逆力,可比喻為個人身體的免疫力,幫助個人從疫情中康復的自身抵抗力。可惜「社會抗逆力」,不是香港常用詞,是中國網絡討論的內容。當社會的焦點放在疫苗的群體覆蓋率時,亦要留意提升群體的心理抗逆力。過去疫情防控的重點,可能過於着重減少患病或死亡率,忽略了群體的心理、行為和社會因素及因果,以至難以控制群眾的恐慌反應,以及幫助社會的復原。有關抗逆力的研究顯示,青少年成長期時如果能發展重要跨代關係,對於正面成長具有保護作用。人就算成長於離異的家庭,或缺乏、惡劣的環境,只要有至少一位關係密切又獲其信任的成年人,便能成為少年人成長的指引,使他們正面地成長。最重要仍是培養個人生命裏擁有內在抗逆特質,包括效能感、歸屬感以及樂觀感;而抗逆力亦受着外在促成因素所引發,包括合理的高期望、有意義的參與及愛與關懷。    

 我們可以從大自然獲取一點啟示,大自然向我們展示何謂抗逆的生命動力。在蝴蝶的生命周期,會經歷幾個不同階段的突變。蝴蝶的幼蟲是外表醜陋的毛蟲,內裏卻孕育着美麗的生命。生命成長中總有脆弱、危險和困難;正如幼蟲蛻變成繭,雖然幼小,但危難中也會找尋安全的地方躲藏。抗逆的生命動力讓幼小的生命不放棄,把危機轉化為成長的機會,把生命轉化和提升至更美的階段。當蝴蝶用力破繭而出的一刻,我們看見美麗而堅韌的生命,更會讚歎造物主的奇妙。

電郵:eacorp@breakthrough.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