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人說「DSE考生少咗競爭自然少咗」的同時,作為DSE考生的當事人卻完全沒有感到壓力大減,理由好簡單,一萬個人去考試和一個人去考試,實際上也是要考試嘛,想升大學也一樣要左計右計如何選科嘛 …… 別怕,就聽聽專家分享選科和升學部署吧!
隨着中學文憑試取消通識必修科,改為只設「達標」與「不達標」等級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表示,這增加了學生估算個人成績的難度。「由於各大專院校不會將公民科計算在入學分數,收生成績亦會作出調整,由原本最佳六科改以最佳五科分數計算,影響了以往收生成績的參考價值。」
他指坊間對「狀元」的定義或要因而調整為6科「5**」,「多了考生得到狀元稱號也無問題,讚賞多些。」他相信,成為狀元的難度會降低,「要求取得5**的科目較少,而且新政策釋放了課時讓學生學習選修科,例如中文精簡了考試模式、通識也變了公民科。」
吳寶城舉例指,以往學生取得學系或課程收生分數的中位數及下四分位數,已有較大機會入讀心儀課程,「今屆學生應將預計範圍擴闊,嘗試刪走通識科,並以平均分數計算,再在收生分數加多一至兩分,以便計劃改選JUPAS的排序,提高入讀心儀學科的可能性。」他相信考生考獲最佳五科共20分,已可手握八大入場券,而18至19分「較邊緣」的分數仍有機會入讀,但強調申請人能否入讀資助大學,仍要視乎面試表現和科目比重等因素,建議學生善用大學的「聯招計分器」等工具,了解科目比重或分數加權對最終入學分數的影響。
他建議,學生應同時採取穩定及進取的策略,「Band A的第一及二項選擇可擺放收生下四分位數有略少差距而自己感興趣的與心儀學科;Band A的第三個選項則要選擇『穩陣』的課程,即達到學科的下四分位數。」他續指,學生應有多手準備,並避免選擇收生分數相若的學科。「舉例指,學生想修讀工商管理學,不但可以選擇『三大』,也可以考慮其他院校的課程,以增加入讀機會。」
DSE學生在考試期間面對着這樣大的壓力,突破輔導中心心理輔導員謝智星指,他們的情緒比較波動,「他們較常出現『焦慮』和『內疚』的感受,前者是因認為成績決定整個人生,擔心自己未來的去向,後者則是因擔心自己做得未夠好,又不知道該如何面對。」他提醒,DSE只是人生一個中轉站,成績只是這個階段的結果,並不代表就此決定了一切。不論是家
除了學生,家長也會因着緊子女的升學情況,Sean給予家長一個錦囊——「Good Enough」。「有心理學家提出這個概念,家長也要明白,這個世界總有些事情不如我們所想,不是所有事情努力都會有好結果,這都是正常的。重要的是我們在過程中是否有盡力,在這個緊張時刻陪伴子女一同面對。」
Sean表示,「我們觀察到,不少大專學生未能轉變學習環境後,但在陌生環境下失去了舊有的人際關係,難免會產生不被需要的感覺,學生可多與現有的朋友維絡,作為大家的支持與鼓勵。」
放棄JUPAS選科,不代表放棄人生。近年有不少學生打算負笈海外,無論是澳洲、加拿大、美國還是英國,都有很多升學途徑。
海外升學權威 / 求職廣場出版人及行政總裁陳筱芬教育博士(Fanny)表示,到英國升學有三個途徑,分別是大學基礎班、國際一年級課程及大學一年級。「中五或DSE成績未如理想的學生,可以考慮報讀大學基礎班,修讀一年基礎班,成績達到大學要求,可直接入讀三年大學課程,課程較多元化,除必修英文外,還有數學、健康科學、法律、科學、商業等科目,收生要求由『222』至『332』;DSE成績稍遜的學生則可考慮報讀國際一年級課程,課程內容與大學一年級相若包括主修課程,完成課程且成績達標的可升讀兩年大學課程,收生要求由『332』至『433』。」
除了英美澳加外,也有學生考慮到內地升學。職道生涯規劃輔導協會總監崔日雄指內地院校收生要求相對寬鬆,如學生考慮到內地升學及回流香港發展,要留意相關學科在本港的認可資歷,例如完成學士學位課程後,是否需要再修讀碩士課程呢?他又指,有些學生或會想未來在內地發展,通過到內地升學了解當地不同省份的發展及就業機會,「學生則要留意不同行業對人才的要求,例如在內地聯繫網或是否需要具備國際視野。」
路是人行出來的,選對了路,就不會行差踏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