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的大女馬露明,八歲第一次去英國讀書,「從未試過返學這麼開心」。她在英國度過了難以忘懷的兩年校園生活,讓她找回自信,覺得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之後因為父親工作關係,回到香港生活,她日思夜想希望可以快些再回到英國讀書,結果終於如願,成功入讀全英排名第一的頂尖寄宿女校Wycombe Abbey School和倫敦大學經濟學院。

現在是德育學校JEMS創辦人及校長的馬露明,在加拿大出生,小學隨父母回到香港生活,在國際學校讀書,不過這段經歷,在她六歲的小心靈卻留下很大的創傷。

她坦言自己是一個性格文靜及內向的人,可惜當時讀的那間國際學校老師,比較喜歡主動舉手答問題的進取型學生,加上自己學習較為緩慢,老師曾經對她媽媽講,「你個女無用。」母親反問有甚麼可以做,老師說,「你沒東西可以做。」這段學習經歷,令馬露明變得缺乏自信,覺得自己是一個無用的人。

挑選貼合性格的學校

馬露明坦言,在Glendower Preparatory School渡過的兩年,令她人生開竅,「未試過返學這麼開心。」最後排右二為她。

適逢89年發生天安門事件,他們一家準備去英國生活,媽媽要為八歲的她安排學校,買了本《The Good Schools Guide》,仔細研究每間學校的特性,挑選了幾間貼合自己性格的學校,暑假更親自飛到英國叩門,與校長見面,結果一拍即合找到了Glendower Preparatory School。

馬露明坦言, 在Glendower Preparatory School的兩年,令她人生開竅,「未試過返學這麼開心。」她記得第一次上音樂堂,老師派了一張白紙給她,叫她介紹自己和寫下優點、缺點,因為在香港的自信心早已被打沉,她竟然寫不出自己的優點。

重建自信心

只有八歲的她懷着捱罵的擔心,走到老師面前,「對不起,我寫不出來。」怎料老師看着她,對她說,「我覺得你有很多地方都表現不錯。」馬露明說,「那一刻,覺得原來有人會欣賞我。」自信就由此建立,一切也慢慢改變,除了功課開始貼堂,老師又會邀請她表演中國舞,平日覺得自己雞手鴨腳而產生自卑的她,更被體育老師選中培育成為校隊中人。

她說, 這兩位音樂科和體育科老師的真心和細心,對她影響很大,人生真的開竅了,亦令她對英國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可惜爸爸要回到香港工作,她要離開了。

「我記得離開學校的那天,我不斷哭,不願離開。因為這間學校,我很喜歡英國,是美好的回憶,很期待可以再回去。」

回到香港,她先後入讀英基學校和德瑞國際學校,完成了GCSE課程後,準備到英國升讀預科。她坦言,自己並非最頂尖的學生,覺得能夠成功入讀全英排名第一的頂尖寄宿女校Wycombe Abbey School 馬時亨和太太當日路經Wycombe Abbey School時,都被學校建築及環境所吸引,想不到兩名女兒都成了Wycombe Abbey的畢業生。(www.wycombeabbey.com),是神的安排和恩賜。根據學校的網頁資料,2012年高考中,99.3%學生考獲A* 、A或B的成績。

入讀頂尖寄宿女校

馬時亨和太太當日路經Wycombe Abbey School時,都被學校建築及環境所吸引,想不到兩名女兒都成了Wycombe Abbey的畢業生。

這間學校對於馬時亨和馬露明一家人,確實並不陌生。馬露明記得,八、九歲那年,她們在英國居住,父親曾經駕着她們在牛津一帶遊覽,路經這間學校時,由於校舍太美,爸爸還以為是酒店,更說將來有機會要入住,之後再仔細看,才知道是一間學校。

「爸爸見間學校這麼美麗,就說想女兒將來在這裏讀書。」怎料媽媽即刻說,「你知這間是甚麼學校嗎,這間學校只有模範生(Head Girl)才有資格申請。」

馬露明說,當要選擇英國寄宿學校時,也想起這間學校,因為是名校,中六的學額很少,當初亦不知道學校正在收生。幸好她與一名同學閒聊時,獲悉對方正報讀這間學校,兩星期後更準備在港應考筆試。

她立刻打電話到學校,問對方是否招生,可否讓她一同參與筆試,因為她和同學都打算在高考選讀英文、數學和物理科。通過學科筆試後,她更被邀請到英國面試。

馬露明說, 之前筆試都沒有特別準備,但面試就真的很害怕。面試過程只是閒聊,問她喜歡做和不喜歡做的事。她亦特別帶了自己平日做的功課給老師看,對方一邊看,一邊問她因由。結果她終於被取錄,而更令她開心是她的妹妹之後亦被取錄入讀中二,兩姐妹一同入讀了Wycombe Abbey School,亦將爸爸當日的戲言成真。

取錄並不單看成績

馬露明作育英才,做父親的馬時亨當然十分支持。

「我並非頂尖的學生,我相信對方取錄我並不單看成績。英國人通過面試,會留意你的禮儀及溝通表現,從而評估你的為人處事態度。」

能夠入讀全英排名第一頂尖寄宿女校Wycombe Abbey School,馬露明再三說幸運和感恩,那是神的恩賜。學校內除了英國人、亦有亞洲人,甚至連非洲人,所有女仔都是全能發展的學生,不單學術成績優秀,音樂、藝術、體育亦各有所長。「未入去之前,都已經話學校的女生好叻,入到去真是樣樣皆能,我很欣賞學校能夠培養樣樣皆能的女仔。」

她坦言,入讀Wycombe Abbey很大壓力,因為身旁都是優秀的女生,同學會閒聊政治、歷史甚至藝術,讀書時又很勤力和專心,加上都是小班教學,每班只有十五名學生左右,上課根本不容許你打瞌睡,因為很容易被察覺。

老師熱誠教學

馬露明覺得,Wycombe Abbey除了校園內的古典歷史建築很吸引外,老師們的教學熱誠和對自己所教學科,每每流露着無比的熱情,都令她深深感動。她印象最深刻是教授物理科的老師。那位老師,每次教書時都七情上臉說會很刺激,充份流露出她對物理的熱愛,馬露明亦因此愛上了物理科。

雖然Wycombe Abbey聚集了最優秀的學生,但馬露明很欣賞學校沒有刻意營造或鼓吹競爭文化,「壓力一定有,但我只是想做得自己能力中最好,所以我都很勤力讀書。」課餘她亦參加了網球、壁球等活動,校內又有音樂學院,她選擇繼續學習鋼琴,亦參加了基督徒團契。

至於寄宿生活,最深刻是學會獨立,因為在香港,都有工人或家人幫手。但在Wycombe Abbey讀中六,她有機會獨居宿舍房間,上到中七更有機會自己煮食、單獨外出、甚至處理銀行事務。回想起初次寄宿,她直言最難過是思鄉,反而要當年只得十二歲、讀中二的妹妹安慰自己。

馬露明09年創辦了德育學校JEMS,希望培育一班有正確價值觀的年青領袖。

在學校勤力奮鬥的馬露明,中六暑期開始要為報讀大學選科而頭痛。一直都不肯定將來想做甚麼工作的她,便與父母商量。由於父母都是讀經濟出身,又覺得讀經濟在任何情況下都有用,她個人亦因為喜歡思考,所以最後報讀了倫敦大學的經濟和哲學雙學位,高考又成功符合條件式取錄的資格,成功入讀倫大經濟學院。

暑假期間,她曾經在律師行、銀行和學校工作,發覺自己很喜歡與小朋友一起,覺得很滿足。大學畢業後,她決定再到美國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修讀教育碩士。完成碩士課程後,再回港修讀博士課程,後來暫時放下學業,開辦了德育學校JEMS。她覺得教育不是單純傳授知識,品德價值觀的培育亦很重要,她希望透過JEMS培育一班有正確價值觀的年青領袖。

勿為跟風而留學

因為小時候在學校不愉快的成長經歷,她覺得每個小朋友都是獨特的,成長亦有不同需要,馬露明寄語家長,不要為了跟風而讓小朋友去留學,小朋友也不要為了逃避而去留學。

她認為, 每間學校都有不同的特質,配合不同小朋友的需要,最重要是找一間適合小朋友發展的學校。小朋友不一定要好早便出國留學,因為若果心智未成熟,反而有危機,家長亦千萬不要因為教不了子女,而將教育責任推給寄宿學校,因為這樣會錯過了與小朋友一同成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