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入讀英、美、澳等優質寄宿中學,是入讀著名大學的跳板的話,這樣入讀本港優質的小學,就是未來升讀優質寄宿中學的保証。要為這種說法找出憑據,記者想起了保良局蔡繼有學校,因該校開校僅十一年已培育出不少高材生,其中黃家三兄妹就是一例,他們成功考取了獎學金,入讀英國著名的寄宿中學。

接受本刊訪問的黃太,三名子女均是保良局蔡繼有學校的舊生,大兒子於四年前往英國入讀Giggleswick School,二子和小女兒亦分別在三年前和今年九月往英國入讀同一所寄宿中學。由於三名子女在港母校時讀書的成績已相當優秀,赴英讀書後的表現同樣卓越,獲得當地學校提供獎學金,故現時二子和細女都毋須交學費,大兒子則正修讀A level課程,為考大學作準備。

黃太表示,自己和丈夫很鍾情英國的學習環境,所以一早已準備待子女完成初中階段後,便送他們往英國讀寄宿學校。正因如此,當初她為子女挑選小學時便以培育學生有良好的語文基礎及非填鴨式教學法作為準則,以便他們將來易於適應外國的學習環境。

「蔡繼有學校用英文和普通話教學,加上圖書教學法,配合做專題研習,這些做法與我們的理念很配合。」黃太續說,三名子女赴英讀書初期,完全沒出現適應的問題,很易和很快地融入當地生活,而且兩名兒子喜愛球類運動,現有機會接觸七人欖球和曲棍球等一類在港較為冷門的運動,均顯得樂在其中。

有華裔生不適應英國天氣

黃家三兄妹均是在保良局蔡繼有學校完成初中課程後,前赴英國留學。站中間者為劉校長,旁為黃太。

被問及當初如何挑選該所英國寄宿中學,黃太表示主要是靠當地朋友的推介、口碑及親身到訪視察,其間學校又安排面見其子女,彼此認識。結果子女十分喜歡該校的學習氣氛、環境和人們友善的態度。但她坦言,該校位處英國西北部較偏遠地區,天氣較為濕冷,見過有華裔生入讀不久,因不習慣惡劣的天氣而中途停學,故她提醒有意送孩子往英國讀書的家長,不宜忽略天氣的問題。

黃太又指,送年幼的子女越洋留學,要令他們感受到父母的關愛是重要的,幸好現時科技發達,家長可常透過社交網站與子女保持聯絡;「該校的校長每年亦會前來亞洲,去中國、香港、韓國等地與寄宿生的父母見面,談談學生情況,這樣做會令家長放心好多!」

獎學金入讀Harrow

蔡繼有學校每年會帶領學生往外地作短期學習交流,圖為不同的交流地點和學習情況。

除了黃家三兄妹外, 同樣是保良局蔡繼有學校的舊生Philip Leung,也是在初中階段轉往英國的著名學府Harrow School留學。Philip自幼表現卓越,在八年班時因考獲Harrow School的獎學金而赴英留學。他和父母都對香港母校的感情深厚, 仍不時與校長劉筱玲保持聯繫, 最近劉校長又收到Philip在校內獲獎的消息,令她感到欣慰。

學校增聘顧問助選校

保良局蔡繼有學校總校長劉筱玲接受訪問時坦言,的確發現有愈來愈多香港家長在孩子年幼時,便開始部署他們的海外升學路。事實上,上述提及的四名學生也是如此,他們在讀至第八或第九年級時轉往海外留學,而且全部都是取得獎學金的。但劉校長補充,這類學生只佔整體的少數,大部分學生都是想留港升讀大學, 亦有些準備在畢業後才往英國或美國的大學讀書。因此,該校在近年增聘了一位資深的升學顧問,專責協助學生挑選和報考世界各地的大學。

對於許多海外著名大學都只會取錄成績佳的學生,劉校長說事實並不然;「不一定是學術資優才有望入讀著名大學,我們現在幫很多學生寫推薦信,交代他們曾參與過的活動、運動、音樂、興趣,以至社會服務等。譬如,我校有一位學生打網球很出色,他的父母是澳洲公民,原先想安排他在中學畢業後往澳洲讀書,但顧問幫他進行了搜查,發現在美國有一間很好的大學,會向打網球出色的學生提供獎學金,這樣他的升學路又多了一個選擇。」

對於英國寄宿學校的印象,劉校長認為英國的寄宿中學很有紀律,且重視學生的課外活動,必定要參加音樂和球類。好像上述四名學生,他們昔日在母校讀書時便會必修一種樂器, 他們亦是校隊成員,習慣參加不同的球類活動,所以到彼邦讀書時自然容易適應。在Harrow留學的Philip,他自小在鋼琴和小提琴已十分出色。」

劉校長又認為,早一點開濶孩子的眼界,讓他們融入西方文化,是促使香港家長送子女讀海外寄宿中學的原因,但究竟應否提早出國留學,還要考慮他們的性格、喜好和意願。

與子女一起商量留學安排

取得英國Harrow School獎學金的Philip Leung的近照。

「無可否認孩子早一點往外地升學,會較易融入當地的文化和生活,而且,個人的性格和發展也較易受到西方文化影響。相對地,如等到讀大學時才到外地升學,較難融入西方文化,但與家人關係會更密切。不過,這些問題都應交由學生去想,讓他們思考將來走什麼路、選什麼科、讀什麼,不能只靠父母去決定。」劉校長說。


記者知道蔡繼有學校每年都會帶領學生往海外作短期的學習交流,地點包括:四年級往北京;五年級往台灣;六年級往西安、杭州、南京;七年級往新加坡;八年級往英國;十年級往德國;十一及十二年級則由學生自己去籌備學習之旅。

劉校長認為, 學生累積了多年的學習交流經驗,對他們的適應能力確有幫助。「雖然遊學與升學沒有直接關係,但這些安排都令學生開濶眼界,多一點認識世界及自己,當然對他們未來的升學適應也有幫助。」